Category Archives: 项目介绍
北京项目
1.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保存环境监测 2.北京孔庙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及乾隆十三经碑林清洗与保护 3.北京老舍纪念馆环境评估 4.天坛祈年殿石质文物保护 5.颐和园石质文物保护 6.太和殿三台石质文物保护 7.乾隆花园文物粘结材料研究与评估 8.北京大钟寺更钟检测
福建陈嘉庚墓石质文物保护
本项目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我公司签订协议,委托我公司对福建陈嘉庚墓进行了现场数据采集,现场的清洗和保护试验,以及对陈嘉庚墓建筑残件切片进行室内的模拟环境老化试验及性能检测。公司于2006年4月8日至12日间,对陈嘉庚墓文物进行了现场勘查,通过取样和现场检测,对陈嘉庚墓的风化形态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记录。2006年11月5日至11日间,我们又对陈嘉庚墓周围的石质文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以及石质性能的数据采集。通过这次数据采集,我们完成了对陈嘉庚墓石质性能较全面的采集分析,完善了实验数据,并可以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较完整的初步数据。实验报告已完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现场数据检测:共计检测点位89个,包括环境空气检测、环境水质检测、紫外线强度检测、本体划痕强度检测、本体回弹强度检测、本体自由水渗透率检测、本体深层声波检测、本体光泽检测、本体色泽检测。 2、 现场的保护试验:试验包括清洗、加固防水处理以及表面抗紫外封护处理。 3、 室内实验数据检测:耐气候性能数据分析、耐紫外光性能数据分析、耐高温湿性能数据分析、耐盐雾性能数据分析、耐淋雨性能数据分析、耐砂尘性能数据分析、劣化空气环境数据分析以及保护材料之间的老化前后性能对比等。 4、 综合评价:对现场的数据进行分类总结,对各区域进行了风化程度的分析,对室内实验进行保护前后对比评价。 现场检测照片:
石质文物保护研究
本课题是于2004年6月申请立项。依照有关程序,经市文物局报市科委,就立项申请又经专家评审、市科委批准,于2005年6 月该课题正式立项,2005年7 月该课题研究启动。2006年10月25日,北京市科委组织主持,我国文物保护技术专家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对“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课题进行结题验收评估,圆满结题。 公司在项目中承担石质文物保护系列产品研发和各种老化实验等重要工作。本课题共有以下三项主要成果: 1、公司自主开发研制出一套石质文物纳米改性复合专用保护材料。包括清洗,加固防水、表面封护等一个系列的产品。 2、公司自主设计制造出一套完整的保护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并设计制造出一套小型的专用保护材料生产分散设备。 3、是国内首次尝试建立一套文物环境、文物病害及文物保护效果的检测评估体系。 课题期间,我们还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塔前须弥宝座制定编写了一套完整的检测及保护方案。 评审会现场照片 专家研讨
天坛祈年殿石质文物保护
天坛祈年殿简介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检测评估 病害照片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