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公司动态
中国桂林·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 落户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2020年12月16日,“中国桂林·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中国桂林·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由桂林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和国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全国首个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和民营企业共建的石质类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参加签约仪式的人员,除双方代表以外,特别邀请了中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院总工程师傅清远,中国文化遗产院副总工程师沈阳、杨新,中国文化遗产院研究员陈青、肖东,复旦大学敎授王金华,西安遗产保护研究院主任严绍军,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荣健霄,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曾燕娟等出席此次仪式。参加仪式的专家领导见证了桂林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主任周海和国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一青签订共建协议书,参观考察已建成的工作站实验室,并对工作站的运作机制和下一步工作进行讨论。 傅清远等专家领导认为,中国桂林·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国文物保护界的一件大事,将揭开桂林石质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工作站将立足桂林,面向广西乃至华南和西南,以研究课题和项目的形式,对该地区的石刻、石窟寺、石像生、石砖建筑构件等石质类文物进行调查、病害评估、试验保护材料和开展保护措施,形成具有区域性的石质文物保护规范标准和操作手册,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同时,工作站建设将加快包括靖江王陵在内的桂林石质文物保护项目、课题的实施,为桂林培养相关专业文保人才,助力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早日挂牌。
阳华岩摩崖石刻抢救保护工程前期检测
阳华岩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东地6公里竹园寨回山之下,山势向阳,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清道光《永州府志》载:“江华夏岭重冈,地远而险,其山之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唐元结任道州刺史时,至江华过阳华岩而作《阳华岩铭有序》,由县大夫瞿令问永泰丙午年(公元766年)书刻岩外,世称名迹。其序曰:“吾游处山林几十年,所见泉石好阳华殊异而可嘉者未也”。可见阳华风景之胜。自唐以后,历代游人题咏甚多。 元结的《阳华岩铭有序》诗:“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谁家能此地,终身可自全。”刻于崖摩上,至今保存完好。附近有历代名人题刻30多处。 进口有一甘泉,冰而清,也是当地村民直接饮用的水源. 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英国领事馆四号楼项目 中期专家评估会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简介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市博物馆馆址。 2014年4月26日,镇江市文物局邀请了陆寿麟、王立平、付清远、沈阳、齐扬等十余位专家对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四号楼砖石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进行了中期专家评估会。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查验,并听取了工作汇报,对现场工作予以肯定。一致认为,完成的工作 能与设计紧密结合,内容符合设计要求,工程精细严谨,质量控制到位,外观效果较为良好。工程材料、工艺的选择体现了传统工艺、材料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同时指出施工过程中的专项检测、试验和施工现场实验室的跟踪检测、控制是该工程的亮点。 现场实验室 其设立目的在于,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及实验室配置的材料进行相关性能检测,完成对各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同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记录,并指导相关施工工艺的合理调整,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有效性。 与会专家参观现场实验室 与会专家对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查验 完成现场查验工作后,于镇江博物馆召开会议。专家经过对四号楼已保护区域的勘察,对我公司的成绩表示认可,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对我公司日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四号楼砖石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中期专家评估会现场 会议纪要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地质灾害监测及四号楼砖石质文物抢救保护设计方案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地质灾害监测及四号楼砖石质文物抢救保护设计方案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简介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市博物馆馆址。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偿重建,于1890年竣工。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该馆共占地17亩6分1厘2毫,有5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最高的为办公大楼,西北一幢(局部二层)是职员宿舍及3间马房,靠山坡2幢方形楼房为正、副领事住房。山东南麓2层楼房是宿舍、餐厅及娱乐场所。馆周依山高下筑砖围墙和大铁门。北面临江处是一幢3层长方形楼房,为工部局、巡捕房。 前期调查(评审会) 病害照片 检测评估 现场试验 1.清洗 2.勾缝材料合成 3.勾缝工艺 4.精修 成果对比(红框内为修复部分)
齐云山碑刻及摩岩石刻
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摩崖石刻抢救保护方案设计(一期) 摩崖石刻简介 齐云山碑刻及摩岩石刻统称。位于休宁县齐云山。齐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岩石刻1400余处,现仅存462处,其中石碑206处,石刻256处。遍布全山,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为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观年间的石刻,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石刻和碑刻,约占总数的80%以上。石刻大多镌于悬崖绝壁之上,有的字大逾丈,有的字小如拳。其中镌刻于寿字岩处的”寿”字楷书,字径达230厘米。碑刻及石刻字体,楷、行、草、篆、隶俱全,流派纷呈,各具风格,镌刻工艺精湛。所有碑刻及石刻均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期调查 病害照片 检测评估 现场试验 一期成果 修复前 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