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现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龛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龛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无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国宋代题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佑党籍》、清刻《五代贯休画十六尊者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文体有题名题记、诗词曲赋、赞颂歌铭、论说评议、序跋书札等。书体篆、隶、行、草俱全。造像均为佛教内容。
桂林石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制巨大,集中反映了桂林乃至广西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二、灾害成因
自然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自然降水和岩溶水的溶蚀、冲刷及盐类结晶、溶解过程造成的风化侵蚀,盐类在石刻表面的沉积,岩石的裂隙发育等。风化侵蚀是目前桂林石刻面临的主要危害,其病变形态包括:石质浅层表面粉化、鳞状起甲、层状剥落等。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空气、雨水中的酸含量不断增加,也加快了对石刻的侵蚀程度。
石刻所附山体结构的破坏
桂林石刻大多开凿于山崖、岩体之上,而石刻周围岩体均有裂隙发育现象,程度不一,十分普遍,这客观上易造成石刻围岩的脱落、崩塌,威胁石刻的存在。载体的稳定性成为直接影响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
生物灾害
湿热的桂林气候,非常容易促使石刻表面滋生各种生物或微生物,如苔藓、藻类、地衣、霉菌等。生物侵蚀不仅影响石刻文物的外观,还会深入石刻内部对其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对各种微生物存在于石刻表面的状况不能听之任之。
人为因素的影响
石刻在长时期的保存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也是造成石刻毁坏的重要原因。如历史上的战乱导致大量摩崖石刻和碑碣被烧毁或炸毁,现代旅游者的触摸、刻划行为、烧香拜祭活动等造成的影响等等。
三、基本方案
1、保护、修复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石刻的保护与修复
(1)、石刻表面粉化层的预加固
(2)、石刻表面白色涂刷物、旧漆膜的去除
(3)、有害生物的去除
(4)、石刻表面附着物的清洗
(5)、石刻的脱盐
(6)、石刻的补全
(7)、石刻的表面加固与封护
●造像的保护与修复
(1)、有害生物的去除
(2)、造像的清洗
(3)、造像的脱盐
(4)、造像的补全
(5)、造像的表面加固与封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