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项目介绍
乾隆花园文物粘结材料研究与评估
一、乾隆花园简介 乾隆花园,原名宁寿宫花园,位于北京故宫外东路宁寿宫西北侧。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72年),竣工于四十一年。因这座花园是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做满六十年皇帝,准备禅让退位后而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宫旁修建的花园,以供养老休憩之用。故后来人们一直习惯称它为“乾隆花园”。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共占地5920平方米。 本次项目主要涉及乾隆花园的清代古家具,清代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它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空前发达,由于工匠技艺精湛又用工精良,所以宫廷家具是清代家具的精华,并且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水平。 清代宫廷家具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梨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漆饰家具也占相当的数量。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家具所用的胶是传统的动物胶,比如猪皮胶、鱼皮胶等,在熬制下会变得非常黏,干了以后非常结实。一旦想打开的时候,拿壶开水一浇就开了。因此,今天修复古家具也要求使用易于去除的胶。 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必须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我们认为在研究文物修复用的粘接剂时必须符合文物的特殊要求。因此本次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天然粘合剂,包括鱼鳔胶和粘蜡两种。 二、 粘结剂简介 鱼鳔胶 俗称黄鱼胶,黄色的鳔通过加工处理后制得的胶料。主要成分是生胶质。粘度很高,胶凝强度超过一般动物胶。对木器的粘合作用特别好。 … Continue reading
颐和园石质文物保护
一、颐和园石质文物构件状况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颐和园造景百余处,不仅寓意繁丰,且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每一处都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每一处都是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理事会认定颐和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历史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历史上颐和园经过几次人为损坏和重建,解放后经过多次修缮后成为目前颐和园的崭新容貌。 由于颐和园年代久远,游人流量大,目前其户外相当部分石质文物构件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对颐和园内户外石质文物进行保护工作愈显得更加紧迫。2006年7月初至2006年9月底实验室对颐和园选送的石质样片进行了箱体气候模拟试验,共完成6项1000小时试验数据,各检测性能9项。2006年7月至9月间,工作人员对颐和园内户外石质文物进行了现场检测,通过取样和现场检测,对颐和园的石质风化形态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记录。 开展石质文物风化过程的研究,是制定石质文物有效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准确把握石质文物当前的风化状况,才有可能建立比较合理、有效的科学防治方案。为此,本文将对颐和园石质文物当前的风化状况以及风化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尝试建立起颐和园户外石质文物状况数据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求材料保护初步的评价依据。 二、现场试验 1.空气检测 石质文物所处的环境是其外来风化的第一因素,按照目前的大气状况来讲,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浮沉颗粒对户外文物的腐蚀风化已经成为文物老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准确地掌控文物环境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是户外石质保护的外层环节。 2.水质分析检测 水是石质文物风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不仅本身对石质会产生损坏,还起到媒介作用,水对石质的破坏是文物保护界公认的首要因素。 … Continue reading
北京老舍纪念馆环境评估
简介 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这里是老舍先生的故居,是一个比较小的四合院,老舍先生于1950年购置,并在此生活了16年,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因院中种有两棵柿子树,也叫“丹柿小院”。 现场检测
北京大钟寺更钟检测
概况 此钟曾作为报时钟悬挂在北京城内的钟楼上,后因其钟声不够洪亮,于是重新铸 造了一口永乐报时铜钟,将此钟从钟楼上置换下来,放置在鼓楼北墙外。直到 1983年因鼓楼备修,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征集古钟文物,经北京市文物局决定, 把这口大铁钟移至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 铸造年代:明永乐(1403-1424) 通高:437cm 口径:248cm 重量:24000kg 检测目的及内容 此更钟铸造年代久远,曾常年位处露天环境,受风吹、水淋、日晒、有害气体腐 蚀和生物侵蚀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钟体表面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风化。 对其进行保护工作愈加紧迫。 经过现场勘察,发现钟体主要风化形式为粉状风化和片状剥落风化。 2007年12月,我们对更钟进行了现场检测,对整体劣化状况进行检测是制定文物 有效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准确把握更钟当前的风化状况,建立了合理、有效的 科学防治方案。 检测结论 由划痕及回弹数据可以看出,钟肩至钟唇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强度界线,界线 以上钟体表面及表层强度明显低于界线以下区域。由超声波速、划痕数据以及钟 体、钟钮、钟顶回弹数据均可以证明东、北两方位风化程度较高,风化类型主要 以片状剥落为主;西、南两方位钟体表面孔隙率较小,表层密度较高,风化类型 主要以粉状风化为主,风化程度较低。钟体表层坚硬程度差别较大,硬度分布不 均匀,也无明显规律。钟体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之中,受硫酸盐侵蚀较严重。